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下,AI 已成为法律界热议的焦点。有人担忧AI 会取代律师,也有人认为AI只是辅助工具。那么,律师们究竟该如何看待AI?天津大有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韩玉颖律师在《大有学苑第16讲》中,给出了令人深省的答案:律师的职业素养能给AI工具插上腾飞的翅膀。
AI是“抢饭碗”还是“好帮手”?
随着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法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法律宣传资料的制作到案件的类案检索,AI 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便捷性。然而,韩律师强调,AI 只是辅助工具,无法替代有实战经验、厚积薄发的律师。
律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对法律条文的机械运用,更涉及到对复杂案情的理解、对当事人情感的把握以及在法庭上的临场应变等多方面能力,而这些是当前 AI 所无法企及的。所以,AI 并非 “抢饭碗”,而是律师的 “好帮手”。
律师如何驾驭 AI,实现高效展业?
正确看待AI工具
律师们要清楚认识到 AI 的局限性。在处理复杂法律问题时,AI 给出的答案可能并不完美,需要律师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调整。同时,也要关注 AI “幻觉” bug,及时辨别其中的错误内容,避免虚假诉讼风险。
掌握AI使用技巧
韩玉颖律师结合自己做案子的实践经验,分享了 AI 工具的使用心得。例如,在使用 AI 进行联网搜索时,可以达到类案检索功能。律师们在现场直接用手机操作,亲身体验了 AI 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关注AI思考过程
对于青年律师来说,在 AI 工具的使用中,比起 AI 输出的结果,AI 的思考过程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通过观察 AI 的思考逻辑,青年律师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学习到不同的分析问题角度,从而在实际办案中更加游刃有余。
律师行业如何在AI时代脱颖而出?
拥抱变化 与时俱进
新时代的律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拥抱 AI 带来的变化。韩玉颖主任强调,AI 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律师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律师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掌握 AI 工具,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强化自身 精进专业
在 AI 时代,律师更要强化自身的优势。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战经验,积累丰富的案例资源;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洞察力和沟通能力,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贴心、专业的法律服务。
规范使用 熟用工具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规定明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文本、音频、图片、视频、虚拟场景等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在提供生成合成内容下载、复制、导出等功能时,应当确保文件中含有满足要求的显式标识。
这提醒律师们在使用 AI 工具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法律文书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大有学苑第16讲
AI 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取代律师,而是为律师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正如韩玉颖律师所说:“人工智能是辅助工具,无法替代有实战经验的、厚积薄发的律师。”
律师们要合理利用 AI 工具,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为当事人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让我们一起拥抱 AI,开启律师行业的新篇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