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天津大有律师事务所与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在天津大有律师事务所市区办公室联合举办战略合作签约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双方正式开启产学研深度合作新征程,为法治人才培养与法治实践创新注入新动能。
强强联合,共筑法治实践平台
当日下午,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院长蒋冰晶教授、法学系主任王海龙、法伦理研究所所长田文利一行,与天津大有律师事务所主任肖剑、合伙人韩姝君、杜欢欢、于沛沛及律师团队代表共同出席活动。仪式前,河北工业大学代表团参观了大有律师事务所中华法系展示区、专业领域展示区及共享办公区域,充分展示了“专业、合作、创新、平等”的律所价值观和“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商事律师事务所”的律所愿景。
签约环节,蒋冰晶院长与肖剑主任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为“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实践基地”揭牌。该基地将依托高校学术资源与律所实务平台,聚焦法治政府建设、数字经济法治、基层社会治理等前沿领域,开展课题研究、案例研讨、实习实训等多元化合作。
数智赋能,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
在以“法律实践与学术合作”为主题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案例研讨、课程设计、涉外法律业务、数据合规、留学生交流及课程合作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交流。蒋冰晶院长提出:“通过具体案例进入课堂教学,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同时采用论坛等形式,对特定罪名进行深入研讨,促进法律理论与实务的交流。
另外需要关注国家发布的典型案例,通过学生不同视角的解读,深化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应用。”
肖剑主任表示,将法律实务经验融入学院课程,设计系统性课程,以团队形式授课,结合实务经验清单,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通过具体项目,带领学生参与实际法律工作,形成小成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项目经验。
律师代表也分别分享了团队在涉外法律业务方面的经验,强调涉外法律服务的重要性。提出与学院合作,共同研究涉外法律问题,分享前沿政策和热点涉外法律问题,提升学院在国际法律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计划为留学生讲解在中国创业或回国创业的相关政策,通过他们了解小众国家法律和投资政策,促进双向交流。不断探索与国际律所合作,共同出版针对东南亚国家法律合规的手册,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合规能力。另外,成立工作组,负责课程对接,并计划建立工作群以协调相关事宜。利用爱迪科森平台,根据平台要求设置课程。律师内部认领课程,并经过评选选出最优秀的律师录制课程,然后上线平台。
人才共育,服务法治中国建设
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河北工业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将定期赴大有律所参与实践活动;律所律师则受聘担任高校实务导师,参与《京津冀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服务与咨询》共建项目。
此次合作标志着天津大有律师事务所与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在法治人才培养与法治实践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双方将以实践基地为纽带,深化产教融合,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共同书写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津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