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律所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思路,强化和天津市各大高校的合作联系,共同探索律所与高校协同发展的新型模式。日前,天津大有律师事务所主任肖剑,高级合伙人、金融证券业务部部长郁璇一行前往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园)走访交流。天津大学宣怀学院副院长、天津大学科技园运营负责人、创业知本社联合发起人、运营负责人、滨海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孙卫军,创业知本社副总经理李永新对一行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热情接待。
肖剑主任一行首先参观了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园)的整体园区环境,详细了解了天大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发展史、入园重点企业项目等情况。
▲ 图:参观科技园园区
随后,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肖剑主任分享了大有律所的发展历程、律所规模以及业务特点等情况,并重点对目前市区分所的建设模式、发展规划进行了介绍。他谈到,大有律所经过前期的发展蓄势目前在人数规模、业务开展等方面均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为了响应天津市 “一市双城” 的发展格局,快速启动大有律所 “市区”、“滨海新区” 双核发展、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律所将于年内在南开区设立分支机构,充分借助市区的政策条件和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律所的专业化建设和规模化发展,打造大有品牌。市区分所将以高校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和法律服务产品研发为建设思路,以商事领域为立足点,结合市场趋势、客户需求,以成熟的法律服务产品为更多的企业、企业家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肖剑主任表示,市区拥有着丰富的高校资源,以高校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作为分所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希望依托高校的教师资源、校友资源,发掘开拓更多的业务机会,进而撬动校友经济。高校教师、校友的人脉网络可以轻松实现资源的跨省市触达,成熟完善的高校合作模式可以在不同城市中进行复制,这有助于律所在短时间内完成外部的快速拓展,南开分所计划聘请4-5位高校教授共同探索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孙卫军总经理对分所的选址表示认可,他认为,大有律所南开分所的选址确定在南开区和西青区交汇处的甲级写字楼,占据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位处南开区 “环天南医大” 片区核心区域,背靠西青区大学城,契合天开园 “一核两翼” 的发展格局,能够与天津多所高校形成便捷的区位联动。而大有律所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已经不再受限于单一的律所建设思路,而是在进行法律服务领域生态环境的打造。这与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园)“聚变赋能 协同共生” 的战略思路不谋而合,他讲到,近年来园区提出 “发挥四位一体的平台优势,以 ‘高能人士’ 引爆 ‘场’ ” 的发展理念。“四位一体” 即以宣怀学院、科技园、知本社和北洋海棠基金为基础共同搭建平台;“高能人士” 是指其本身在相关领域可以产生巨大能量的群体,例如,高校教授往往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有着优秀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其学术能力同样对相关领域的人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可以吸引人才的进驻;“场” 是指创新创业小生态的打造。这一理念最终可以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当 “高能人士” 和吸引而来的人才在平台中汇聚足够多的数量的时候,“场” 将被引爆,创新创业小生态也将在这一时点发生质变,产生经济价值。不同类型的 “场” 的设计和打造以及各个 “场” 之间的交互,其实质是由小生态向大生态的融合,这样的运营模式将持续发挥集聚效应,最终为天津市经济产业发展赋能。希望南开分所能够在后续发展建设中和科技园保持紧密联系并形成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专业培训、交流研讨活动,以法律服务为基础,共同打造产业融合新生态。
最后,双方就家族信托类产品的业务合作展开了沟通,科技园与众多家族式财富继承者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和联系,郁璇律师常年深耕于家族信托类法律服务业务,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同时作为天津大学的研究生校友,相信通过后续交流活动的参与,能够充分盘活校友资源,创造业务价值。
本次走访活动,使天津大有律师事务所和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园)在高校联动、科创孵化、专业交流等方面达成重要的合作共识,未来,大有律所将和科技园进一步实现社会资源的交互流通,共同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增效赋能。